校友风采 > 校友故事

林官源:在田地里耕耘梦想的人

发布日期:2019-05-22

 

距离福建省福州长乐市区10公里的古槐镇屿中村,坐落于一片开阔的冲积平原上。这里物产丰富,人勤物丰。当地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繁衍生息。而在古槐镇屿中村,有一处格外显眼的大棚蔬菜基地,在田间地头,常有一位兰大学子忙碌的身影,他,就是于兰州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林官源。在他热爱的这块土地上,林官源不停地追寻和耕耘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毓秀湖畔,用心筑梦

2000年高考结束,林官源在选择填报志愿时,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成绩都不错,可以选择离家近的厦门大学,读很好的专业,但我一直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西北那边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至于专业,我一直很喜欢物理,但是我知道自己不会做研究,反正毕业出来要去创业,所以就想学一门技术性强的工科,于是选择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兰大的四年,找不到具体目标的他觉得很彷徨,“但是兰大给了我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他每天晚上都会花两个小时,在毓秀湖旁或是学校操场上漫步。不停的思索,找寻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企业家,能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企业。从上大学开始,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更坚定了追逐创业的梦想。在上大学期间,林官源就格外渴求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经常在经济管理学院旁听,学习了微宏观经济学和部分管理类课程,这为他后期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田间地头,坎坷逐梦

毕业之后,林官源由人才回归工程分配至长乐市广播电视台技术部工作。短暂的半年之后,他发现这份稳定的事业编工作,并不是他想要的,离他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于是婉拒了局长的挽留,毅然选择辞职。文学大师林语堂说过,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之后林官源在很多行业里摸爬滚打,从事过贸易,也跟人投资过矿山等等。他一边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一边考察适合自己的资金投入的行业,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农业市场。在他看来,农场的项目技术门槛低,投入产出周期短。但是在选择农业以后,他发现,一切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2009年,这个前期对种菜一无所知的学子开始走到田间地头,学习种植大棚蔬菜。为了学技术,林官源一边上网查资料、看书,学习基础的农业知识,一边下地实践操作。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待在田地里,被晒得黝黑甚至会脱皮。就这样,白天蹲地头,晚上学习。当初大学里学到的知识给了他很好的基础铺垫,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渐渐地,林官源对各种蔬菜瓜果的种植要求和生长习性了如指掌,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技术。

2010年林官源创立了长乐市大农蔬果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他最开始学习与长乐的气候地理环境相近的福清、莆田等地的种植模式。但他很快发现,各地的气候虽然大体相同,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使各地的种植效益相差甚远。于是,林官源结合当地的市场规律,遵循当季的气候条件,开始探索适合长乐本地的种植模式。创业从来都不是顺风顺水。公司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一度濒临倒闭。林官源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然而,在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总是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林官源看来,人生是一张白纸,应该怎么画,与其说等老了后悔,不如现在咬咬牙,坚持下去。而这一坚持,就是十年。林官源和他的公司,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不断磨砺和成长。

他依托长乐科技项目,通过创新,总结出“甜椒密植栽培技术与大棚茬口安排的研究与应用”“番茄密植与苦瓜套种的大棚高产茬口模式”等几种大棚蔬菜茬口安排的种植模式,并将其运用于瓜果蔬菜的种植中,实现亩产值最大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1年,林官源的蔬菜基地被列入福州市蔬菜基地,2012年,合作社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2013年至今被列为省级城市副食品(蔬菜)基地,每年为福州人民提供4000多吨优质新鲜蔬菜。2017年建成省级抗台风标准大棚150亩。

企业家情怀,为农民发言

2013年,林官源与长乐的其他同行一起成立长乐市设施农业蔬果产业协会。利用协会这个传声筒,可以上传农民心声,下达农业政策。同时增进了众多农户的交流沟通,彼此分享,共同进步。

2014年,林官源和同行一起成立了鼎力育苗基地,不仅为他的大农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还为全市农户提供种苗。同时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解决农户的蔬菜销售问题。

2015年“福州市劳动模范林官源劳模工作室”正式授牌。在林官源的带动下,同行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沟通,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2017年,林官源被选为福建省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想利用这个平台,为农民发言,为农业发展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农业强依赖自然禀赋,总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种植风险很高。在福州市人大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和其他两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做好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的建议》。林官源认为,农业的发展是细水长流,需要慢慢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以后都能实现。

母校情怀,为校友建言

如今,林官源的公司在素有“华侨之乡、民营企业雄厚”称誉的长乐市,扎根落户,稳健发展。而他个人先后获“福州市第34届劳模”“福州市最美人物”“最美长乐人”“第二届长乐市优秀人才”第二届“最美兰大人”等荣誉。这些成就离不开母校兰大给予他无形中的力量。虽然远在千里外的福建长乐,他对母校的情感浓烈又真挚。只要有机会回兰州,他都要到校园走一走。如他所说,“一进兰大校门,就像游子回到自己的家,可以放下很多包袱,很轻松。很多想不通的事,好像一下子都可以解惑。”一路走来,经历过挫折和挑战,也体会过成功的喜悦,而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始终伴随着林官源,让他满怀信心,勇往直前。

致师弟师妹

母校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林官源最想和各位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和创业心得:
  1.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2.上大学期间,不要把旧思想固化在专业上,不要很狭义的去理解自己的专业。你可能很茫然,但不用担心,现在学的东西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用到。你要相信:知识就是财富。
  3.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浮躁的阶段,只不过有的人时间很短,有的人时间很长。
  4.你的能力只能用行动来证明,而不能用学历来证明。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后面的发展得靠自己。
  5.步入社会以后,需要一个适应期,要尽快的去适应。
  6.创业有很多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创业。
  7.如果想创业,可以先去相关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它对你以后的创业非常有帮助。
  8.做事先做人。讲信用很重要,讲信用的人会在创业中走的更远。
  9.不要盲目扩张规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10.人生就是一张白纸,应该怎么画,与其说到老了后悔,不如说现在咬咬牙,坚持下去。
  11.如果要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那就看他能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2.一个人头脑里面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财富。人的一生到最后,什么东西都带不走,能留给别人的可能是你的一种精神,一种思路,一种想法。

校友简介:

林官源,1981年1月9日出生,男,2000年进入兰州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长乐广电局工作,次年辞职,经商四年后,09年选择创业,成立长乐市大农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曾获“福州市第34届劳模”“福州市最美人物”“最美长乐人”、第二届“长乐市优秀人才”、第二届“最美兰大人”等荣誉。现任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建省青联委员,长乐市大农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来源:信息科技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