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医生是什么样子,我说医生是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是悬壶济世杏林春暖;你问我护士是什么样子,我说护士是白衣天使善解人意,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你问我公卫人什么样子,我说,公卫人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公卫人是一勇当先披荆斩棘,公卫人是医护面前的守护人,患者身后的禁卫军,当疫情来临,他们亦冲锋在最前线,默默为所有人保驾护航。
千里同心抗疫情,最美夫妻齐上阵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85级预防医学校友许银是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从事医院内部感染工作30多年,久经沙场的老兵,非常之时,他义无反顾带领团队奔赴战场,于1月28日随第一批甘肃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许银选择了援鄂,而同样是85级预防医学校友的妻子马菊红则坚守在白银市疾控中心防疫一线,丈夫出发之前,她正好在基层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两人没有碰面。作为一名03年抗击非典的全省先进,又是做疾控工作的,马菊红明白院感工作在此次抗击疫情战役中的重要性,她支持丈夫的决定。
图片来源:甘肃院感之家
武汉中心医院是最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院区,距离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不到4公里,早期收治了大量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怎样保证医护人员不被感染令许银眉头深锁,作为感控人员,肩上的责任重大,无时无刻不得不小心谨慎。日常检查、安全督导,排除隐患,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按流程顺序穿脱防护服、防止锐器伤及正确的处理医疗废物等等一系列琐碎而又万分重要的事情,许银一刻不能放松,他的耳边,经常是“老师,我的护目镜总是起雾,有没有小妙招啊?”“老师,我的防护服被液体淋湿了,会不会有危险?”“老师,我在脱隔离服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脸,我该怎么办?”每一个问题,都会得到他耐心的解答。他曾说:“疫情把公卫人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拉近了,一句感谢的话、一个笑意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都是彼此的鼓励和温暖。”
许银的妻子马菊红则是每天坚守在白银防疫一线,走访、登记、检测,她说:“虽然每天都很忙,但觉得能和丈夫同时奋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心中就有力量。”这对相隔千里的夫妻,感动着无数的人。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公卫院96级预防医学校友杨建军接到出征的命令前一直在甘南、天水开展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这为到武汉后开展相关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作为甘肃省援鄂第二批疾控队的队长,他说:“虽然这一次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全体队员有信心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抵达武汉后,杨建军在第一时间组织团队成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清楚每个队员的专业特长,性格习惯,因人而异将队员分配到包括实验室标本采样与检测、疫情信息统计与网络直报,环境消毒等不同工作领域。“疫情就是命令,支援队员要发挥好疾控流调洲源溯本的作用,为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疾控队伍承担的工作有别于医疗救治,危险性更高,支援队员要认真细致的学习防控方案,按流程规范处理各项工作,作好个人防护,安全有效地完成祖国和人民交付的任务。”杨陇军书记出征前的话,杨建军一字一句刻在了心上,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抵达实验室已多日了,日常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少有的空闲,杨建军写的一封家书满满都是对儿子的叮咛,他在信中送给儿子这样五句话: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希望你惜时如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希望你坚韧不拔;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希望你洁身自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你勇往无前。”
儿子也送给自己的父亲一首《You raise me up》,歌里唱道:“你激励了我,故我能立足于群山之巅,你鼓舞了我,故我能行进于暴风雨的洋面,在你坚实的肩膀上,我变得坚韧强壮,你的鼓励,让我超越了自己。”这一刻,杨建军明白,爱让家庭和谐,其乐融融,相亲相爱,温馨幸福,爱让白衣战士,扛鼎逆行,守望相助,济国救民。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图片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要到最危险的位置上去
与杨建军同行前往武汉的,还有公卫院99级预防医学校友赫永虎,第一批援鄂团队出发后,他一颗迫不及待想到最前线的心就按耐不住了。
初到武汉,寂静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偶尔救护车的警笛在空气中飘荡,辉煌富丽的江城仿佛被摁下了暂停键,缺少了喧闹,一派死寂,不由让人想到电影《极度恐慌》第一幕里来自诺奖得主乔什瓦.李德伯格的一句话: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在没搞清楚新冠病毒的侵袭力和致病力到底有多强之前,每个人都会脊背发凉。作为一名有个16年工龄经验丰富的疾控战士,赫永虎也有些紧张,他对队长杨建军念叨:“虽然之前已演练穿脱防护服无数遍,但实战上场还是有些担心,怕出错!”和武汉市汉阳区疾控中心对接后,明知道流调和消杀是和病毒接触机会最多,感染风险最高的工作,赫永虎还是毅然决然主动承担了最辛苦最危险的消杀任务,在给妻子的信里,他写道:“其实说实话,我还是有点胆怯,每到一家楼下穿一次防护服,背上喷雾器,近视眼镜戴着护目镜一会儿就起雾,前路蒙蒙,消毒中消毒剂透过口罩也特别有点刺鼻。”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赫永虎并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所顾虑,他牵挂家人,思念妻子,接到出征命令太急太快,他并没有提前与家人商量,妻子二话没说帮忙准备,仿佛早已知晓了一样。站在临行的车窗边,赫永虎在人群里寻找妻子的身影,直到发现妻子躲在车站大柱子的旁边抽泣,他再也忍不住眼里打转的泪花,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男儿有泪不轻淌,只是未到动情处”。如今赫永虎选择站在最危险的位置,是因为他坚定地相信,他能够尽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要回去给儿子讲“爸爸是多么勇敢多么厉害”,他要带妻子和儿子来美丽的武汉看一看,这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沁园春.雪》里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赫永虎,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无声无息的敌人,不用良驹冲锋陷阵,无需利刃奋勇杀敌,层层叠叠的防护服是铠甲、消毒液喷洒头是长矛,真真是顶天立地公卫好男儿。
图片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愿为伟大的事业,奉献一切
“今天,我即将作为全省对口支援湖北流调人员,前往武汉疫情一线参加战斗,我愿为伟大的事业,奉献我的一切!”这是公卫院99级预防医学校友王宇明写在志愿书上的誓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王宇明,甘肃省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控科科长,甘肃省职业病防治专家库成员,从事的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工作多年名列甘肃省第一,曾负责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多次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熟悉消毒技术规范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各项标准法规,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此次疫情抗击战中,他无疑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前往武汉之前,王宇明被白银市疾控中心确定为防控专家组、流调消毒组成员,负责全市个人防护、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县区技术指导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制定《白银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及7个子方案,也作为个人防护用品专家对国内各厂家生产的物资以及俄罗斯、韩国、柬埔寨等国的进口物资严格辨识,以保证医用物资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在援助湖北疫情防控工作中,王宇明对口支援硚口区疾控中心,硚口区是武汉老区,医疗机构集中,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压力大。到达武汉后第一时间,王宇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夜以继日,不辞辛劳,迅速了解详情,扫清障碍,以最快的速度让防控工作走上正轨,开展后续的个案流调和技术督导工作。
时事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说不清楚是援鄂一线选择了王宇明,还是王宇明选择了援鄂一线。于江城而言,多一个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疾控人就多一分战胜疫情的希望;于王宇明而言,能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是他的责任,亦是他的荣光,无论多么厚重的防护设备,无论多么刺鼻的消毒水,无论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滋味,最后疫情结束的通告,摘掉口罩的笑容,繁华热闹的街道,都会让他永远记得,永远骄傲,永远回味。
图片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两个月前的祖国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现在的祖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如今抗击疫情捷报频传,各省抗疫战士接二连三得胜而归。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越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那也请允许我们问候一句,逆行援鄂的校友许银,杨建军,赫永虎,王宇明,还有许多甘肃援鄂的公卫战士们“陇原花亦开,汝可缓缓归矣。”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