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校友故事

黄博:人材之成出于学

发布日期:2019-11-15

求索百十载,跨越两世纪。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兰大人从未改变奋斗的姿态。兰大留给世人的,不仅是西部办学的筚路蓝缕,更是中流击水的峥嵘岁月。黄河东去,不舍昼夜,时代浪潮里,涌现出了无数兰大的优秀学子,“弄潮儿在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其中就有——努力进取,知行合一,从预防医学到翻译翘楚的黄博校友。

黄博师兄于1988年来到兰州,就读于原兰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现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为了一名公卫人。据师兄回忆,那时候,兰州医学院是1954年从兰州大学分出来的独立医科学校,不像现在的综合性大学那样,拥有多角度的思维、差异化的思想,与更开阔的视野及更有活力的氛围。师兄说:“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班主任赵辅国老师与当时的蒋相海书记,他们以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让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我们需要踏实努力才能拥有被他人承认、被社会承认与发现的可能。”,“那时候,袁宝珊主任、易秉根主任、朱玉真主任都是我们尊敬的榜样,王玉教授、白亚娜教授、牛静萍教授、丁国武教授、闫春生教授都还年轻,他们对于我们的教育都非常尽心尽力。” ,“我实习主要是跟着张兴亚老师,她很博学,对我们要求也严格”。学医,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我们年级涌现出了王晓娟、王宇红、屈燕、刘恒、张天泰、周一鸣、陈国英、王智永、徐鹏、任小龙、杨国嵘、姚小虎、张莉、张继清、龚萍萍、杨旸等一批杰出的同学校友,形成了公卫校友中风景靓丽的‘88军团’群体”,“我们年级的王晓娟同学,现在是省卫健委的处长,是当年老师们给我们大家树立的标杆,毕业学习成绩总评95分,是兰州医学院自54年成立以来学习成绩最好的,可能至今仍然保持着记录”。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问起黄师兄当时对大学的期望时,他说:“我期望还是蛮高的,一直希望大学于我,能够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重塑!”他没有一点点迟疑,没有一丝丝迷茫,投身书海,与书籍为伍,与圣贤为营。“我那几年经常与杨国嵘同学一起晚自习,他后来读了硕士、博士,现在是三爱堂医院病理科主任,他当年也是我们同学们中的学习标杆,从大学至今,治学严谨,做事认真,英语、法语都非常好,至今是我们公认的学霸”。

兰大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他更是严于律己,学海无涯苦作舟。他读书涉猎丰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不涉及,而且每读一个学科,必仔细研究,力求弄清楚整个学科的框架及来龙去脉。他也几乎读遍了当时身边所有能够阅读的人物传记,希冀发现人生的榜样、生命的真谛及人生的目标。他一直很喜欢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故事,“他原本是一个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的医学生,但是他雄心勃勃、积极进取,从学医开始慢慢发展,1921年,他同列宁做生意;1979年,他又同邓小平搞贸易,经过苦心经营,1990年他去世时,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业务遍及五大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是我的偶像之一。后来,我自己在短暂工作之后成立自己的公司,我觉得应该是受到了他这个榜样的影响。”谈起这本书,师兄感叹说。人物传记的阅读使我懂得,人生有多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都可以通过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想必,从接触《系统解剖学》这门课开始,所有的医学生都开始有一个“白衣天使”的大夫梦了。但若想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总要费一番周折和艰辛。其实,这段埋头苦读只是去繁就简、心无旁骛,踏踏实实的成长,所谓“性痴则志凝,志凝则事成”。黄博师兄1993年毕业后,于原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医院检验科病理室工作,因为成绩突出,于1997年先后荣获“兰化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这期间,医院也多次选送他外出学习及进修。充实与稳定之余,他开始展望未来并内省自己:“做一专多能的人,从做一个能力全面、英语出色的医生开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学习英语,众所周知,成效从不是立竿见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工作之余,师兄曾和当英语老师的朋友们相约PK背诵《走遍美国》、英文版《富兰克林自传》等英语书籍,从而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于1998年获得主治医师证书。悬壶济世,行医救人,岂不美哉?

厚德则载物,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视野逐渐开阔,放眼世界,他说“我希望无论何时、把我扔到地球的任意一个角落,我都能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1999年,他离职来到了北京,在一本知名医学杂志做编辑。师兄说,在这份岗位上,最值得分享的经历是他主持编辑部每月最重要的“专家研讨会”活动,这也让我们知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那份勇气是多么重要。

这个编辑部每月会组织一次北京甚至全国最顶级的某学科医学专家参加的“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则是每月杂志最重要的头篇综述文章,报道该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最新进展。研讨会本由总编主持,但恰逢一次会议延期,而总编又必须去美国出差。那么谁能够济困解危、让这份工作绝处逢舟?杂志社不乏元老、骨干,不乏博士、硕士毕业的前辈,但是因为会议的重要性、与会人员的举足轻重,大家纷纷胆怯和畏难,总编一筹莫展时,刚入公司不久的黄博师兄挺身而出:“我来吧!”,经过艰苦充分的准备,他圆满主持了会议。“记得总编回来看了会议的录像之后,在公司的会议上由衷地说:“黄博,你主持得很好!”。主编当场宣布,以后编辑部每月的“专家研讨会”均由黄博主持,并在几个月后提拔他做了公司的编辑部主任,协助总编全面负责编辑部的工作。这是一个全新的、很高的平台,几乎管理着所有编辑部在医学领域的各种资源、管理着编辑部所有的重要活动及项目。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接下这个主持研讨会项目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工作将近二十个小时,几个小时的会议,他准备了几百页的方案。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能力,他笑着说道“敢于主持会议,从容是从大学时代在操场上给同学们喊操起步的。你们要多参与校园的各种活动啊!”,大学五年,他给同年级同学们带了4年多早操。

人到而立之年,仿如人生半坡,手里捏着一把岁月,却还没有活成当初想要的模样。“梦想很重要,脚踏实地也很重要,不要希望一步登天,也不要希望天上能掉馅饼。”对于自己的创业历程,黄博如是说。创业,相对学医,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加之较好的风险管理,他成功地创办了自己的翻译公司——泛译国际翻译,刚开始主攻医学翻译。

至今,医学翻译仍然是泛译国际翻译的强项,但已经不再仅限于医学翻译,泛译国际翻译也逐步开拓了能源、IT、法律、金融、机械、文学等领域。如今,泛译国际翻译已经成为多家联合国机构、驻华使馆、著名跨国公司、大型央企、政府机构及众多企业的签约翻译公司,在许多方面也已经成为国内翻译公司的楷模。黄博校友也曾多次会见外国元首,并与很多驻华大使成为了朋友。他曾为习主席邀请的瓦努阿图共和国总理乔·纳图曼、布隆迪共和国总统恩库伦扎、莫桑比克总统菲利佩·纽西,及其他外交机构邀请的佛得角共和国前总统皮雷斯、肯尼亚前总理奥廷加代表团等举行欢迎宴会,并在出访时多次会见出访国元首。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而黄博校友表示,懂得感恩、懂得担当是一位怀有家国情怀的七尺男儿应有的素养和责任。公司一直以来倡导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坚忍执着的精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去拼搏、去奋斗,从而成长。同时,企业文化中也明确指出要用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为社会去担当,尽一名企业人的社会责任。今年正值母校110周年华诞,也是公共卫生学院建院60周年,黄博校友反哺母校,设立了公共卫生学院“泛译国际英语学习奖助学金”。他希望能够以此举,感恩过去,回馈母校。他同时寄语广大学弟学妹们,秉承《致公堂》风范,珍惜年华,用奋斗的青春书写兰大人的风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做真正的大无畏而能力超群的公卫人。

很喜欢刘惜君的一首歌,叫做《时光慢旅》,歌词里这样唱道:每张身份都不敢怠慢,有哭有笑有聚也该有散;一路跌宕磕磕绊绊,喜忧在天平两端,人生总要折腾几番,终点才值得回看。人材之成出于学,黄博师兄的每个身份都活得精彩。

适逢110周年校庆,愿所有的兰大人,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努力进取,做自己生命的摆渡人。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