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校友故事

“超棒的老杨”——兰大校友杨坤杰

发布日期:2021-11-24

 

杨坤杰,兰州大学2009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专业博士,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副教授。执教八年来,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将教书育人作为天职,在自己的道路上一直行稳致远。

 

高效课堂,让专业课变得有趣

 

2013年,杨坤杰入职烟台大学,教授《核安全与管理》《核信息获取与处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加速器原理》《专业认知实习》等专业课。任职以来,他注重提升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摸索同学们的听课规律,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杨坤杰说,热爱教师职业、尊重课堂、尊重学生,这些都是课堂好的教学效果产生的基础。

 

 

杨坤杰坚持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挖掘教学教法改革潜力。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梳理学生与同事的反馈意见,持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杨老师课堂上的整体效果很好,课上注重与我们的互动,着重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授课内容广泛,语言生动吸引人,同学们课堂听课效率提高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2016级学生王禄说道。

 

 

在课堂教学方面,杨坤杰将“两弹一星”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在《核信息获取与处理》课程中,他以“土壤放射性的测量方法”为例,从实验方法层面,培养学生科学思辨习惯并践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从科技现状角度,激励同学们树立科技强国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工作以来,杨坤杰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荣获烟台大学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从教8年来,杨坤杰担任三个班级的导师,关心学生学习,尽心尽力做好家校沟通桥梁,积极探索提升教学水平的做法。

 

勇于实践,雕琢科研成果

 

“科研是需要静下心、认真去做的,概括来说就是要适应孤独,享受孤独,经历科研过程的磨砺,享受科研成功带来的快乐之后再转身去做下一个工作。”杨坤杰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有科研的积累,科研与教学二者看似矛盾,但也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都需要积累、更新、进步。

 

 

 

杨坤杰主要从事材料辐照效应及性能评价的实验以及理论模拟、辐射探测器的能响补偿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入库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

 

 

除此之外,他还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开展核辐射测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2项,主持校级开放实验室课题项目“常见建材中放射性痕量元素的测量”“HPGe和NaI(Tl)探测器γ能谱性能比较”,参与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核专业导论课程内涵立体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学术兼职方面,杨坤杰为山东省核学会理事,荣获该协会“2017年度突出贡献者”称号。

杨坤杰在注重科研实践的同时,致力于将实践结果运用于学生比赛中。2019年至今,杨坤杰指导学生参加多次学科竞赛,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1项。

 

 

此外,杨坤杰还注重核知识科普工作,协调组织学校第一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学校推荐作品荣获第三届国家“核+X”创意大赛二等奖,杨坤杰荣获第三届和第四届国家“核+X”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目前,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已成为专业创新创业的“加速器”,“核+X”创意大赛已在学院的推动下开始承办省级赛事。

 

用心用情,服务初心不改

 

“用心用情”二字常挂在杨坤杰嘴边,也深刻实践在他与学生相处的全过程中。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杨坤杰始终将收获“超棒的老杨”“最爱的老师”等学生的表白作为最大的成就。

 

 

作为专业负责人,杨坤杰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通过大一学生专业认知实习报告,详细记录每一名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认知、学习目标、大学规划以及建议,为后续学生培养做好铺垫;持续关注学生的考研与就业,并为其提供帮助。“我希望成为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想到的老师之一,成为收到学生考研录取消息的分享人之一,如此我感到无限荣幸。”杨坤杰说道。

 

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是雾海中的航标灯。杨坤杰校友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四季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用心用情携手一批批学生成长。


来源:兰州大学校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