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11个自然村,1174户5191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在来到金西村之前,申和田对她的印象仅限于这一组冰冷的数字。
如今,驻村已300天有余,申和田对金西的印象已变得生动起来。
在金西村,他完成了许多“人生第一次”
申和田(左一)与群众席地而谈
“听说要来个刚毕业的研究生要给我做助理,可能只是来镀个金而已。”金西村党总支书记感叹到。
然而,申和田刚到村里的工作状态,就改变了支书对他的印象。第一次到群众家走访、第一次帮村里修道路……在金西村的时光,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还记得在走访脱贫户施扬春一家时,户主施扬春的母亲用她那布满皱纹的双手拉着申和田与她对话,听不懂、不会说方言的他只能一直用笑容回复老人。
听不懂方言、说不了白话,再加上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面对村里的大事小情时,申和田时常会感到为难。为了让自己更快地融入金西村,他走遍11个自然村,向村干部、老党员、生产队长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在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听建议、问需求,很快便与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
“你怎么变得越来越黑了!”朋友见到他后总是这样感叹道,而他看看自己黑黝黝的皮肤后总是对他们回答道:“我的皮肤晒黑一度,我对金西的感情就加深一度!”
在村里工作的这些日子,申和田迅速实现了角色转换,从机关办公室扑向了田间地头,他放下姿态与群众沟通交流,听民声、解民忧,在群众中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驻村过程中,他以昂扬精神坚守初心
申和田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羊”,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才能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申和田到村任职之初,适逢村两委换届选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金西村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两委领导班子。面对党建工作质量有待提升的局面,申和田主动担当起了协助提升金西村党建工作质量的责任,向上级领导干部请教学习相关党建工作经验,与村支书及第一书记利用各种渠道钻研改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方式与方法,他很快便系统掌握了相关党建工作要领。在全体支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金西村党总支获得了2021年灵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为加强村两委干部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申和田经常与大家一起主动积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主张。2021年上半年,申和田作为领学人,与大家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持续的党性教育,村两委干部的理想信念与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了加强,使组织优势逐步转为乡村发展优势,申和田与大家一起始终以昂扬的精神姿态坚守初心、持续奋斗。
跨越2000公里,从华中到广西
申和田在为群众重新划分土地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组织把大家放在各自岗位上是希望大家拿出勇于任事的担当精神、不避风险的磊落态度,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建功立业。尤其是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更需要基层干部勇于担当。
刚走出校门的申和田,到村后,沉下心来做基层工作。在工作中,他心系群众,将基层的每一项工作都具体到每一位群众、每一件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以实际行动帮助脱贫户解决实际苦难。同时,还围绕卫生保洁等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从事公益性保洁工作,实现脱贫户就业增收。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他还全力协助村“两委”干部做好疫苗接种、房屋安全排查、乡村风貌提升、矛盾调解等工作,在提升金西村工作质量的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责任担当。
从2000公里之外的华中地区来到广西工作,每当别人问及为何不去往大城市时,申和田总是这样回答:“母校兰州大学的校训精神教导我要摒弃小我、追求大我,要追逐更高远的梦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结合,把个人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现在而言,能以自己的努力提升金西村群众的幸福感,那么我将收获精神的富足和价值的实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担当,作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申和田把乡村振兴作为锻炼自己的广阔舞台,让自己的青春沾满泥土气息,以自己的实干践行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书写着砥砺奋进的青春画卷。
校友简介
申和田,兰州大学2017级法学院校友,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定向选调生,2021年1月被组织选派到广西钦州灵山县三隆镇金西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4月被组织选派为驻村工作队员。
来源:兰州大学校友网